按照人类生存演化的历史,大多数人类已经可以饱食,饱食趋生美食,美食产生调味,调味需要食盐。食盐便由最初满足人体机能上的需要,变为主要满足人们口味上的需要。也就是说,盐的主要功能除了生理需求外,还增加了调味的功能。
盐可以说是百味之首,刺激味蕾感受食物鲜味,食品上也是大量用盐,人体摄入盐份也增加了许多。长时间的高钠饮食,对健康带来了危害。
尽管人体有自动调节盐量的机制,但主要是通过肾的排泄完成的,如果盐摄入过多,长此以往会加重肾的负担并影响肾排泄功能。当肾功能变差时,造成水钠潴留,血管壁敏感性增加,容易痉挛收缩,会产生高血压和心血管病。
2015年的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,有近3/4的人每天摄入盐的量超过6g的推荐量标准。
一瓶盖啤酒盖≈6g盐
很多人可能觉得,自己吃得并不咸,盐怎么会超标?因为.......除了盐之外,很多食物中都有着不那么咸的「隐形盐」。
人们控制食盐添加的意识确实有所增强,但如果只是盯着食盐看,就容易低估总体的钠盐摄入量,现在还需要更多措施对总体的钠摄入量进行控制。
限盐,准确来说,应该限「钠」。
大家请记住一个简单的公式:1 克盐 ≈ 400 毫克钠。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,各种食物到底藏有多少「隐形盐」吧。
例如豆瓣酱、辣椒酱、甜面酱……
它们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加入大量的盐来腌制、调味,虽然它们的名字里没有「盐」,但可是实打实的含钠大户。
例如某品牌的豆瓣酱,一勺(15 克)含有 619 毫克钠,约等于吃了 1.5 克盐。
调味用的味精、鸡精也不容忽视。
味精和鸡精的主要成分,是谷氨酸钠、鸟苷酸钠等,堪称鲜味的「带盐人」。
做菜时喜欢鸡精、味精、盐......各种调料都放一点的人,真的要小心了。
因为有其他味道遮掩,所以有些食物的咸味并不明显,不知不觉中会吃进去很多钠,这也算是非常常见的「隐形盐」。
最典型的代表就是:凉果蜜饯
食品添加剂有很多种,其中很多都是含有钠的。
例如能够产气泡的碳酸氢钠(小苏打),是最常见的膨松剂和酸度中和剂。
它可以用来改善食物口感,油条、饼干,制作点心、蛋糕的自发粉、泡打粉,还有苏打水,甚至蒸馒头、做面包……都少不了它。
此外,含有钠的食品添加剂还有:
能防腐、发色的亚硝酸钠,常用于加工肉制品中;
可以保水的聚磷酸钠,常见于茶饮料、肉制品等;
用于调节酸度,改善风味的柠檬酸钠,常见于饮料;
还有焦亚硫酸钠、苯甲酸钠、脱氢乙酸钠……
预包装的食品可以从营养成分表估计含钠的量,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给出的食物选购建议是:一般而言,超过钠 30% NRV(营养素参考摄入值)的加工食品需要少购少吃。
事实上很多食物是自带「钠」
这些天然的食材,建议你少加盐或者不加盐,直接烹饪自带咸味哦!

